震泽初中劳动教育评比方案
一、评比目的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评比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提高学校劳动教育的整体质量,营造良好的校园劳动氛围。
二、评比原则
全面性原则:涵盖劳动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劳动课程学习、校园劳动实践、家庭劳动参与等。
客观性原则:以具体的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劳动表现。
发展性原则:注重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鼓励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劳动能力。
三、评比内容及标准
(一)劳动课程学习(30 分)
课堂表现(10 分)
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讨论,得 8 - 10 分。
基本能遵守课堂纪律,偶尔参与课堂互动,得 5 - 7 分。
经常违反课堂纪律,不认真听讲,得 0 - 4 分。
作业完成情况(10 分)
按时、高质量完成劳动课程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实践作业等,得 8 - 10 分。
能完成作业,但质量一般,得 5 - 7 分。
经常不完成作业或作业质量差,得 0 - 4 分。
知识掌握程度(10 分)
在劳动课程相关的测验、考试中,能熟练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成绩优秀,得 8 - 10 分。
对劳动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掌握,成绩中等,得5 - 7 分。
对劳动知识和技能掌握较差,成绩不理想,得 0 - 4 分。
(二)校园劳动实践(40 分)
日常值日(15 分)
认真负责,按时完成值日任务,教室、卫生区等打扫干净整洁,得 12 - 15 分。
能完成值日任务,但质量不够高,有一些小问题,得 8 - 11 分。
经常逃避值日任务,或值日工作敷衍了事,得 0 - 7 分。
校园劳动活动参与(15 分)
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劳动活动,如植树、大扫除、校园绿化维护等,表现突出,得 12 - 15 分。
能够参与校园劳动活动,但积极性不高,得 8 - 11 分。
很少参与校园劳动活动,得 0 - 7 分。
爱护校园环境(10 分)
自觉爱护校园环境,不乱扔垃圾,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对破坏校园环境的行为能及时制止,得 8 - 10 分。
基本能做到爱护校园环境,偶尔有不文明行为,得 5 - 7 分。
经常破坏校园环境,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得 0 - 4 分。
(三)家庭劳动参与(30 分)
家务劳动频率(10 分)
每周经常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如扫地、洗碗、洗衣服等,频率在 4 次及以上,得 8 - 10 分。
每周偶尔参与家务劳动,频率在 2 - 3 次,得 5 - 7 分。
很少参与家务劳动,每周 1 次及以下,得 0 - 4 分。
家务劳动种类(10 分)
能承担多种家务劳动,包括做饭、整理房间、照顾家人等,得 8 - 10 分。
只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擦桌子等,得 5 - 7 分。
几乎不做任何家务劳动,得 0 - 4 分。
家长评价(10 分)
家长评价孩子在家劳动表现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得 8 - 10 分。
家长评价孩子在家劳动表现一般,得 5 - 7 分。
家长评价孩子在家劳动表现较差,得 0 - 4 分。
四、评比方式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劳动课程学习、校园劳动实践和家庭劳动参与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填写自评表。
小组互评: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分成小组,相互评价,交流劳动经验和心得。
教师评价:劳动课程教师、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进行综合评价。
家长评价:家长填写学生在家劳动情况评价表,反馈学生在家的劳动表现。
六、奖励设置
个人奖项:根据学生的综合评比成绩,评选出 “劳动之星”,每个班级按一定比例评选,给予表彰和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奖品等。
集体奖项:以班级为单位,评选 “劳动教育优秀班级”,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劳动表现、劳动课程教学情况、班级劳动氛围等进行综合评定,对获奖班级进行表彰,如颁发锦旗、奖金等,用于班级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震泽初级中学
20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