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深入理解和运用人音版七年级新课标与新教材,需紧密结合学情。只有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与特点,才能让音乐课堂焕发出最大活力,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七年级学生音乐学情剖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关键时期,对音乐充满好奇与热情。他们大多在小学阶段接受过基础音乐教育,具备初步的音高、节奏感知能力,能哼唱简单歌曲,但音乐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音乐理论的理解较为浅显 。从兴趣偏好来看,流行音乐在学生群体中广受欢迎,因其节奏明快、旋律易记,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相比之下,古典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等相对小众,学生往往觉得其节奏缓慢、风格晦涩难懂。然而,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若引导得当,他们对各类音乐的接受度会显著提升。此外,七年级学生在音乐学习能力上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在乐器演奏、歌唱方面有一定特长,展现出较高的音乐天赋;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在音乐感知、表现等方面稍显薄弱,自信心不足。
二、基于学情的教材内容调整与优化
针对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偏爱,在使用人音版新教材时,教师可巧妙引入流行音乐元素,以此为切入点讲解音乐知识。例如,在教授节奏时,选取热门流行歌曲的片段,分析其中独特的节奏型,让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感受节奏的变化与魅力,进而引导他们学习教材中更为复杂的节奏知识。考虑到学生对古典音乐和民族民间音乐的接受度较低,教师可在课堂上增加相关音乐背景故事的讲述,结合多媒体展示,如播放古典音乐演奏会视频、介绍民族民间音乐发源地的风土人情等,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涵,拉近学生与这些音乐类型的距离。同时,在教材原有基础上,适当补充一些具有代表性且趣味性强的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对于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层处理。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着重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如音符的认识、简单音阶的演唱等;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进行音乐作品的深度分析,尝试音乐创作,挖掘教材中的拓展性内容。
三、契合学情的教学方法选择
在七年级音乐课堂上,情境教学法效果显著。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模拟音乐剧场、举办小型音乐派对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氛围,理解音乐情感。
小组合作学习法也非常适合这一阶段的学生。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音乐任务,。通过合作,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既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又能提高音乐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发挥各自的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找到自信。游戏教学法同样能激发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音乐小游戏,如 “音乐接龙”“节奏模仿秀” 等,将音乐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不仅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也能加深他们对音乐知识的记忆。
基于学情分析开展人音版七年级音乐课堂研讨,有助于教师精准把握教学方向,合理运用教材,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享受音乐、提升素养的乐园,真正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音乐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