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实现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率明显下降的工作目标,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及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近视眼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学校要充分认识做好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工作的重要性,要把“防近”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1、成立以分管校长为组长,教导处、德育处、体育组、班主任、校医为成员的“防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并开展实施学校“防近”工作。
2、将“防近”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工作规划,正常开展工作。学校要从“防近”实际出发,制定工作规划,学期末进行总结上报。
3、加强过程管理,实行专项考核评比。学校“防近”领导小组督促相关人员履行“防近”工作职责,落实具体“防近”措施。
二、落实近视防控措施
(一)、广泛宣传,养成习惯
大力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建立学校、家长、社会联动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是实现“防近”目标的重要举措。要广泛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各班教室必须在教室张贴《眼保健操挂图》一张。
2、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组织进行眼保健操教学,使每一位学生学会做眼保健操,做到动作准确、规范。
3、坚持正常做眼保健操,每天两次(第四节、第六节课之前各做一次),并排入课表。
4、“三姿”矫正:严格要求学生的握笔姿势、读书姿势,避免因学习姿势不正确导致视力下降。
5、课间操:安排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如广播体操、素质操、跑操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间生活,也保护了视力。
6、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墙报、讲座、班会、课堂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
(二)、改善条件,优化环境
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先决条件,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按规定标准优化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1、科学摆布教室课桌椅,使每一位学生保持合理的用眼距离。
2、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备适度的课桌椅。
3、提供符合标准的黑板。教室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
4、改善采光设备,使教室采光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
5、教室内配备符合标准的照明设备。自然采光不足时应及时辅以人工照明。
6、绿化、美化、净化校园,优化学习环境,开阔学生的视野。学校要按园林化建设标准,做好“三化”的规划和实施工作,营造美好的育人环境。
(三)、视力监测:
1、定期视力检查:每季度检查学生视力一次,及时发现并矫治视力问题。
2、视力健康档案:建立视觉档案,定期分析评估,及时告知家长并督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