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吴江区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江苏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吴江区《打造现代化教育名区跨越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吴江区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规范(2021版)》、《吴江区关于推进“苏式课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不断增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时代性,进一步落实各校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升我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经研究,特下发《进一步加强吴江区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见附件)。
进一步加强吴江区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意见
教研组是教师学习研究有关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结合教学工作钻研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总结交流教学经验,进而改善教学、促进教师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发展的学习共同体,是校本研修的最基本单元。加强教研组建设对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更好地落实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学科教研工作水平,促进学科教研组建设,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教研组建设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吴江区《打造现代化教育名区跨越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吴江区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规范(2021版)》、《吴江区关于推进“苏式课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实施“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苏式课堂”变革,切实改进全市中小学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学科教研组的组织建设、课程领导、队伍建设、教研范式和校本特色,提高学校教研组工作水平,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我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研组建设工作思路
(一)坚持学科育人理念。学科教研工作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凸显学科育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体现教育的时代意义。
(二)遵循规律促进发展。根据学科教与学特点和教师成长规律,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注重学段衔接和协调发展,努力增强学科教研工作的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教研聚焦真实问题。通过教研解决教学中影响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这是学科教研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把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为突破口,强化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精准教研,改进教学。
(四)教研活动常态开展。目前学校在学科教研工作中存在的学科教研意识淡化、组织功能边缘化、运行机制行政化、教研方式单一化、学科教研组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教研组要在校长室、教务处、教科室等部门的指导下,推进学科教研工作常态化,创新途径和载体,将教研工作融入到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努力形成教研工作常态开展、长效管理的机制。
(五)改革创新教研方式。密切关注深化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变革、师生评价改革等热点和学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创新教研方式,不断优化教研工作,积极利用互联网、教育技术、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基于课程实施与教学管理过程中有意义的数据与证据开展教研活动。
三、教研组建设任务
(一)教研队伍建设
1.学科教研组设置。学校应重视学科教研组的组织建设。教研组设置应以有利于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为原则。一般以学科为单位,专职教师人数少于2人(含2人)的学科应与相关学科组合成立综合教研组;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以联合相关学校设立联片协作教研组。跨学段学校可按学段设立学科教研组;跨学科教师编入其任教的主要学科教研组,同时须参加兼课学科的重要教研活动。学校领导按任课情况编入相应的教研组。
2.教研组组织建构。教研组长是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是教研组的管理者、研修活动的组织者和团队发展的领头人。要选拔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组织和协调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担任学科教研组组长。加强学科教研团队建设,形成由教研组长、重点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等不同层次组成的学科教研团队。学科教研组要制定三年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有序实施学科教研组建设,指导组员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学科教研组要充分发挥学术教研功能,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教学研究,加强跨学科教研组之间的联系,使学科教研组成为学习型组织。
(二)研究制度建设
3.健全教研工作制度。明确学科教研组两周一次的活动要求,具体活动时间根据教研室要求统一安排,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教研工作制度,使学校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反馈制度、课堂教学诊断指导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反馈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师徒带教制度、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研讨制度、课题研究制度等在学科教研组得到有效落实,从制度上保障学科教研组的学术教研功能,保证教研组的正常有效运行。
(三)校本化课程建设
4.加强学科课程校本化建设。学科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以课程改革带动学校与学科的发展。学科课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学科教研组在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发展和需求,对国家课程进行重构和校本化实施,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生发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科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形成校本化的学科课程实施方案;二是拓展性(选修)课程的开发。依据学校及学生的发展需求,结合教师特点,研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拓展性(选修)课程。
(四)教学常规管理建设
5.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学科教研组要将教学常规管理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吴江区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规范(2021版)》的教学要求和管理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对照要求加强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等教学常规的指导与管理,突出重点,尤其要重视作业管理的改进与加强,形成校本化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重视教学常规检查与反馈的实效性,树立教学常规先进典型,及时发现和矫正教学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提升教学常规工作的实施水平。在加强教研组常规建设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寻找教学突破口,以研究任务或教学改革项目进一步推动教研工作。
(五)基于任务的教研建设
6.实施主题鲜明的教研活动。要聚焦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苏式课堂”变革,以转变教学方式、丰富学习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重点,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总结反思、教学案例分析、课改专题研讨、基于数据与证据的分析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有效教研活动,着力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课程资源以及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教研活动的吸引力、参与面、获得感。加强对考试和评价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对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积极作用。
7.开展基于教育实践的课题研究。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要来自于对教育本质问题的思考和教育实践中,要选择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实施学科科研课题或研究专题。积极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经验反思文章,及时总结、推介教改经验和科研成果。从学校教学的实际问题和发展需求出发,建立与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如校本教研、进修交流等,建立教师专业成长电子档案,记录教师专业发展轨迹。
(六)校内外学科资源建设
8.积极建设学科资源。学科资源建设包括校内资源建设和校外资源的利用。校内学科教学资源建设如学科专用教室、创新实验室、创客空间、未来教室、自主学习空间、器材室、实验室、专用学具等教学硬件资源,也包括教科研项目与课题、优质课、精品课程、优秀教学论文、学生学习资源库、校本作业本、校本习题库等教学内容资源。校外资源的利用如学生实践活动基地、青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宫、高校实验室、外单位的专家人力资源等。积极实施“云教研”,利用优质网络学科资源,借用信息技术加强学习研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经验推介,逐步形成校本化的学科优质课程与教学资源,发挥优秀教学资源向乡村学校的辐射引领作用。
(七)教研组文化建设
9.营造学术型教研文化。文化是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教研文化是教研组成员共有的行为规范体系,是教研组成员自觉的工作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良好的教风学风、团队精神、教科研学术氛围、进取精神、创新意识、学术道德规范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要为良好教研文化的创建提供支持,促进教研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培育和形成。
(八)学科教研特色建设
10.培育学科教研特色。学校教研组要根据学科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制定的目标,根据教师特点、教学实际开展学科教学改革,探索符合实际的教研组特色项目,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提升教研组品质,构建学习型、合作型、研究型、活力型教研组,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化、特色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