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泽初级中学2023年“乐学”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日期:2024-01-01 13:13:17  浏览量:14

震泽初级中学2023年“乐学”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凝心聚力,根据学校乐学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有步骤、有计划的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经过不断努力,我校以提升学校乐活教育文化的品味为突破口,以发挥“诚朴”文化环境育人功能为出发点,以“乐学”课程建设为抓手,整体筹划,全面推进,分步实施,树立起完整的学校文化形象,打造学校文化品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现将我校学校课程建设工作总结如

一、学校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

  我校将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专门成立由戴小祥校长、德育处、总务处、教务处、教科室、班主任共同参与的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工作小组,制定校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根植学校历史,传承学校文化。

学校根植于历史之中,校本课程的设计离不开办学理念和办学历史。我校创办于1923年,东面毗邻清代著名天文学家王锡阐(号晓庵)纪念馆,南面是中国红十会创始人贞惠先生碑亭,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90多年的办学历史,涌现了大批知名校友: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中科院院士汪集旸、“两弹一星” 杨嘉墀、施氏后裔、三院院士施敏等。作为搬入震中老校区的初中来讲,学校浓厚文化底蕴和办学成就是一笔重要的可待开发的资源。为此,更把校史校本教材作为一门初一新生必修的校本课程来实施。我校校本课程将目标指向“养诗书大气 育济世英才”既传承了学校文化又切合了时代精神。

三、基于校本资源,体现地方特色。

学生和学校均处于一定的地域之中,地域文化滋养和哺育了我们,校本课程的设计不可能脱离学校现有资源和地域文化影响。对学生来说,离他们最近的、感觉最为亲切的还是乡土文化。

  1、古镇文化课程。江南古镇震泽,拥有2000多年历史,乡土文化资源丰富,是学校特色课程开发的一片沃土。2013年暑期,我校先后发动历史、地理、语文教师,寻求震泽古镇“传统、现代、本土”的最佳结合点,先后开发了 “舌尖上的震泽”、“镜头中的震泽”、“笔尖下的震泽”系列“微”课程,营造了浓厚的“江南情丝,水乡震泽”课程文化氛围。

2、蚕丝特色课程。常有一丝牵挂在震泽,我校地处蚕丝之乡震泽,蚕丝文化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家里会逢时种桑养蚕,养蚕卖茧、拉丝制被,这为我校特色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乡土资源,也为课程生活化开展创造了必要的基础。对此,学校把它作为特色乡土课程来开发,现已开发了《桑树》、《震泽蚕桑风俗》、《震泽蚕丝文化》3本富有特色的校本教材。

四、整合学生活动,满足个性发展。

(1)学生社团活动资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社团已成为中学生“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基于社团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道德能力,挖掘学生潜能的重要突破口。 它也是进一步激活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完善校本课程体系的广阔平台。 2021年,在社团运转情况良好的情况下,我校将一些活动较多、成果丰富优势社团逐步转型为校本“微”课程。 转型为校本“微”课程,意味着它不再是兴趣小组,也不再是社团活动,而是一门课程。

(2)拓展研究性学习生成成果。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以学生的经历和生活为中心的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作为我校校本课程最早的雏形,我们有意识地按照课程发展的方向使之实现“课程”意义的回归,逐步形成学科类拓展性课程。 例如,初一数学备课组老师根据学生错题收集中涉及到的数学解题方法研究性课题开发了《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探究》、在这基础上学校又发动各学科组的力量先后开发了《名著阅读与鉴赏》《记叙文写作》《数学基础知识点过关》 《英语口语交际与运用》《快乐英语词汇拓展》《初中物理实验题探究》《生活中的物理》《震泽历史人物知多少 》《晓庵天文》《走进校园植物世界》《劳技小作品制作》等学科拓展类课程。

总之,在本年度校本课程建设中,对于我校来说,我们是学习者、探索者, 我们还不够成熟,还存在许多需要完善之处。

 

2023年12月28日



吴江区震泽初级中学官方微信
校址: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太平街庄桥河西9号
邮编:215231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电话:0512-63771026
传真:0512-63771026
管理入口苏ICP备2022047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