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地组初一同题再构课例研究活动
日期:2024-11-07 12:05:20  浏览量:0

近日,我校政史地组开展了一场以“丝绸之路的开通”为主题的同题再构课例研究活动。

活动伊始,教师们在准备阶段积极投入,他们翻阅大量的历史资料,从古老的史书到现代的学术研究成果,精心构建教学设计的框架。在教学设计与研讨环节,每位教师都发挥自己的创意,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教案。集中研讨会上,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大家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等展开热烈讨论,对教案进行了细致的打磨。

课堂教学实践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要部分。活动当天,三位教师展示了自己精心准备的课程。杨爱红教师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将丝绸之路开通前的历史背景徐徐展开,仿佛带领学生穿越回了古代。她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了一幅幅古代西域的风貌图,让学生对丝绸之路的起点有了直观的认识。钮雅文教师别出心裁,带来了一些古代丝绸、瓷器的仿制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她从这些实物的角度出发,讲解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商品在西方的传播,让学生们对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陆丽芳教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提出了“丝绸之路开通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这一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后,全体教师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三位授课教师首先进行了自我评价,她们诚恳地分析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随后,其他教师也积极参与互评,大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这次活动为初一历史教学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方面有很大的启发。

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展示了几位教师的教学风采,更重要的是为初一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这样的研讨氛围下,学校的历史教学质量将不断提高,学生们也将在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中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感受历史的魅力。

杨爱红老师:参加这次初一历史同题再构课例研究活动,让我收获颇丰。在个人教学设计阶段,我深入研究教材和学情,精心规划每一个教学环节。然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我原本以为精心准备的历史故事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开通的背景,但部分学生似乎只是被故事吸引,而没有深入思考背后的历史逻辑。课后研讨环节让我豁然开朗。同事们的建议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内容的趣味性,更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这次活动让我明白,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团队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钮雅文老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深入研究教材和广泛收集资料的重要性。只有对丝绸之路的开通这一内容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才能设计出有深度、有广度的教学方案。在与其他教师的研讨中,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新颖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方法。比如沈莉芳教师提出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丝绸之路上商人的生活,这让我眼前一亮。在课堂教学实践的观摩中,我看到了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渴望。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一些复杂的历史概念时,没有能够采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教学反思环节更是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我明白了教学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每一次的教学实践都是成长的机会。

陆丽芳老师:通过这次活动,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每一次的评课都是对自己教学理念的一次冲击和更新。同题再构的教学方案是我们集体智慧的成果,它让我看到了历史教学更多的可能性。我相信,将这些收获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我的历史课堂会更加精彩,学生也能更好地领略历史的魅力。

钱凌玲老师:此次初一历史同题再构课例研究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成长机会。在上课、听课过程中,我看到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采。陆丽芳教师擅长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学生参与度极高;杨爱红教师则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讲解细致入微。对比自己的教学,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题再构阶段更是将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优化后的教学方案让我对这一课题有了全新的认识。

沈琴老师: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了我很多启发。杨爱红教师的故事教学法让我认识到,简单而富有内涵的故事能够快速地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钮雅文教师的实物展示教学法让我看到了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具象化的魅力。陆丽芳教师的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们的思维碰撞出了火花,不同的观点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促进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入思考。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学是一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艺术。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要不断地尝试新的东西,从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中汲取营养,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震泽初级中学政史地组初一同题异构课例研究活动方案.doc




吴江区震泽初级中学官方微信
校址: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太平街庄桥河西9号
邮编:215231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电话:0512-63771026
传真:0512-63771026
管理入口苏ICP备2022047387号